武晓莉_好大夫在线
7届年度好大夫
微信扫码

微信扫码关注医生

有问题随时问

收藏收藏

医学科普

瘢痕体质、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

发表者:武晓莉 人已读

首先声明,该文为本人原创,其内容有些为已有定论的内容,在任何一本整形外科书上都能查到,个别内容为本人在长期的瘢痕诊治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,尚未经过统计学证实,故请疤友不要随便转贴,如需转贴需经本人同意。谢谢!

瘢痕体质(scar diathesis):身体任何部位的轻微创伤都易引起瘢痕的增生,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。仅凭一次手术后的瘢痕增生就定论为瘢痕体质是不妥当的。

增生性瘢痕(hypertrophic scar,HS)和瘢痕疙瘩(keloid,K)都是真皮纤维化疾病中的一类,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故常被人们所混淆,事实上,这两种疾病从发病、病理进程、治疗方案和预后方面都有所不同。这两者之间的区别,也常常成为整形外科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的考题之一。

简单地说,二者之间的区别一般可以分为:

发病原因:HS-手术、烧烫伤、其他深及真皮的皮肤损伤;K-可由明显的皮肤损伤,也可以无明显原因(痤疮、蚊虫叮咬等)。

病理:HS-往往和皮肤创伤较为严重、手术切口不整齐、伤口污染等有关;K—和皮肤局部的炎症反应关系密切,甚至是无明显原因的炎症反应。

家族史:HS-无明显家族史,而多和皮肤的损伤程度有关;K-常见家族史,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。

好发部位:HS-全身各皮肤受损处;K-胸、肩、上臂外侧、耳垂等皮肤张力大的部位。

单发多发:HS-损伤处发生;K-常有莫名原因的多发。

形态:HS-向高处增生,基底部局限于原始损伤界限;K-超过原始损伤界限,甚至有无限增大可能,在增生过程中可以浸润周围正常皮肤,将正常皮肤也变成瘢痕疙瘩,故而也被认为是一种皮肤的肿瘤。

生长方式:HS-往往在数年后自行萎缩软化;K-缓慢或快速向四周扩张(一般顺着皮肤张力方向)在将周围皮肤转变为瘢痕疙瘩皮肤的同时,瘢痕中央部位可能渐萎缩。

症状:HS-痛痒症状可能非常明显;K-常可无明显症状,偶有痛痒,较轻。

治疗:HS-压迫、激素注射、放疗均有作用,复发率低。瘢痕萎缩后可行手术切除,术后瘢痕复发可能性小;K-各种治疗均有极高的复发率,特别要避免行单纯的手术切除。

合并症:HS-除瘢痕本身外不合并其他部位病变;K-可能合并身体其他器官的纤维增生性疾病,如肝、肾纤维化、子宫肌瘤等。

本文是武晓莉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,不能做为诊断、治疗的依据,请谨慎参阅

收藏
举报
×
分享到微信
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,即可分享该文章

发表于:2008-02-19